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並放出氧氣的過程。

CO2 + H2O陽光碳水化合物 + O2
-----→
葉綠素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賴以生長的主要物質來源和全部能量來源,也是其他直接或間接依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有機物和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卡氏循環」
「光反應」(light reaction):光 + 水 → 能量 + O2,主要發生在葉綠餅。
「卡氏循環」(Calvin cycle):CO2 + 能量 → 碳水化合物,主要發生在葉綠體的基質。將二氧化碳加入葉綠體內的有機物中轉成固態 (固碳作用,carbon fixation),接著加入電子還原成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之後再經過一些生合成步驟而形成蔗糖、澱粉或其他有機分子以供植物利用。

植物根據其二氧化碳固定合成路徑的不同,可分為三大類:C3 (一般植物)、C4 (高溫 / 高水分 / 高可用光線環境型)、以及 CAM (高溫 / 低可用水分環境型) 植物。

C3:固碳作用第一個有機化合物是一種三碳有機酸
C4:固碳作用第一個有機化合物是一種四碳有機酸
CAM:一種儲存 CO2 的方法 (白天溫度高且濕度低,關閉氣孔減少水分逸失。利用夜間溫度低且較常有露水而濕度較高才將氣孔開啟,吸收 CO2 併入各種有機酸內供植物做進一步的使用。)

有些植物可以在 C3 和 CAM 之間轉換 (如冰花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長壽花(Kalanchoë blossfeldiana)的成熟葉可以進行 CAM 代謝,嫩葉則只進行 C3 代謝。[參考]

 

景天酸代謝作用與多肉植物栽植之間的關係

http://ms3.kjsh.ntpc.edu.tw/~sjune/sjune/2-3_光合作用.pdf
http://ms3.kjsh.ntpc.edu.tw/~sjune/links.html (Big5,高二生物)

http://moodle.fg.tp.edu.tw/~tfgcoocs/blog/?page_id=3046
景天

扁柏屬Chamaecyparis

  • 松柏門柏科,屬名 Chamaecyparis源於希臘語chamai(矮小的)和kyparissos(柏)的合成詞,指扁柏屬似矮小的柏。
  • 真正的檜木,全世界共六種 -- 北美二、日本二、台灣二。為什麼稱檜木?
  • 在台灣生長在霧林帶,環境菌較多,需要較強的抗菌能力,所以比其它地區香氣更濃郁。

日本人來到台灣後,開始探索台灣

扁柏通常長在稜線上、紅檜長在溪谷、半山腰混合在一起。

宜蘭的太平山出材扁柏與紅檜比例為7比1,阿里山扁柏與紅檜約為1比1

檜木日文「檜」 ヒノキ Hinoki,可以代表整個柏科或是扁柏屬,單一木種時是指日本扁柏。

台灣扁柏是日本扁柏變種,日文「台湾檜」タイワンヒノキ,在台灣念法省略地名

  • Chamaecyparis obtusa Sieb. & Zucc. var. formosana (Hayata) Rehder.
  • 樹皮較厚 (較紅檜灰且長條厚實),俗稱「厚殼仔」,有辛辣味。主要生長於臺灣中北部山區,靠近山頂稜線一帶。
  • 雪山山脈,大漢溪上游,石門水庫的集水區 [https://youtu.be/8Cdjliozct0]
  • 大鬼湖 [https://e-info.org.tw/node/114866]
  • 七角形芳香化合物,“檜木醇”(Hinokitiol)。

紅檜 ベニヒ Benihi 學名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 樹幹偏紅?
  • 樹皮較薄 (細短呈薄片狀?),俗稱「薄皮仔」
  • 合併木 主要生長在霧林帶,終年潮濕,土壤含水量高,樹木根系容易缺氧,因此生長淺根,需要較大的底面積,演化出寬廣盤根,並透過彼此合併支撐共生的策略,多棵樹木一起長高爭取陽光生存下來。北美溫帶潮濕氣候下的香柏、冷杉就有合併木,臺灣則是紅檜獨有合併木現象。樟樹合併木 許多針葉樹種的根系會與同樹種形成根盤合併,諸如松類、杉類,包括與臺灣紅檜同柏科的北美香柏以及美西側柏,可維持自身樹種於林分的生長優勢,並增加樹木根盤面積以保護樹木安全係數。[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樹齡大翻盤~嘉義大學研究報告摘錄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合計有44棵巨木)] 許多台灣紅檜都是「並木」,或「併木」
  • 集材柱 [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3904]
  • 近日本花柏?

紅檜一般生長在中海拔的山谷至山腰之環境,這些地方終年雲霧繚繞,被稱為霧林帶,也因為是檜木主要的生長區域,因此又被稱為「檜林帶」。

參考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鈴置良一SuZu OKi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97191049111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