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兩腳走路,需要能控制平衡、適應不平的地面。
足核心系統分成被動、主動及神經三個次系統,共同維持足弓。
- 被動
- 主動
- 神經
參考
民雄
平埔族社名「Dovaha (擔貍社)」還是「Taneaw」?有一派認為是「Dovaha」,台語是「打猫(Tá-bâ)」,猫 (bâ) 的意思是果子貍,毋過和日文漢字「貓」混同變做「打貓 (Tá-niau)」。另一派認為過去地名應該是用講的不是靠寫字,所以古時候就已經叫「打貓 (Tá-niau)」,社名為「Taneaw」。(舊時洪雅(Hoanya)平埔族隻打貓社,為當時洪雅族之中樞。打貓之地名,據著名山地語權威,日人安倍明義著「台灣地名研究」書中稱「打貓為平埔番Taneaw社所在地,打貓係取其台語近音譯字」。)
https://www.facebook.com/SevenStarPharmacy/posts/pfbid0skuZc7wB75dGN1oMqVGjyUqyMYHwCtAY5YZ5rGmmjDWTw8TZuYa2BKEA1wv9Wuz8l
1904 年日本人所繪的《臺灣堡圖》,「打猫」標為「ターニヤウ」(Tānyau),表示此時台語已經發為「Tá-niau」。
1920 年前設立打猫區,隸屬嘉義廳打猫支廳,管轄打猫南堡內之打猫街、東勢湖庄、菁埔庄、蕃仔庄、雙援庄、竹仔腳庄、好收庄、崙仔頂庄、頂藔庄、新庄仔庄、田中央庄、江厝庄、牛斗山庄、鴨母坔庄、牛稠溪庄。
1920 年 (大正9年) 台灣地方改制,官方認為「打猫」不雅,取日語近音詞「民雄 (たみお,Tami-o)」,設置「民雄庄」,台南州嘉義郡管轄。
二戰後初期改為台南縣嘉義區民雄鄉,1950年 (民國39年) 改為嘉義縣民雄鄉。
1953 年 (民國42年) 村里行政區域調整,22 村分成為 28 村。
1978 年 (民國67年) 依村里行政區劃分調整合併實施方案併分為 26 村。
1994 年 (民國83年) 興南、雙福調整分村,成為 28 村。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49050688537587/posts/6866600523449219/
紅樹林 (Mangrove) 是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泥濘地的木本植物,為了適應環境發展出許多特殊功能。名稱來自其組成的主體植物群是屬於紅樹科 (Rhizophoraceae),莖幹多呈紅色,富含單寧酸,可提煉紅色染料。
臺灣本島有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之紅茄苳 (Bruguiera gymnorrhiza (L.) Lamk.)、細蕊紅樹 (Ceriops tagal C.B. Rob.)、水筆仔 (Kandelia obovata Sheue, Liu & Young)、五梨跤 (或紅海欖 Rhizophora stylosa Griff.),馬鞭草科(Verbenaceae) 之海茄苳 (Avicennia marina Vierh),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之欖李 (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及大戟科 (Euphobiaceae) 之土沈香 (Excoecaria agallocha L.) 等4科7屬7種。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