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原生常綠大喬木,幹皮縱向深溝裂。
- 樟仔
- 「樟」
- 樹幹裂紋像印章。《本草綱目》樟釋名 時珍曰:其木理多紋章,故謂之樟。(多紋章還是多文章?)
- 有人認為上述說法是錯的,應該是香味甚濃類似「獐」。[參考]
-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1753 原由林奈氏命名為 Laurus camphora L.,Laurus 意思是月桂樹,camphora 意思是具有樟腦味,認為為月桂屬。Presl 氏於 1825 發現樟樹的特徵比較接近於樟屬,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學名轉移時,保留種小名,並用括弧標示原命名者置於新命名者之前。
- 木材性質:心材邊材區分明顯,心材黃褐色(黃赭色),邊材淡色,光澤強,具長久樟腦芳香氣味。年輪稍明顯,氣孔稀疏散狀分布,單獨或2~3個徑向複管孔排列。縱向薄膜細胞成圍孔或翼狀排列。木材螺旋紋理或交錯紋理,結構細而均。材質中等,軟硬中庸,收縮率極小,強度低,衝擊韌性中等,乾燥容易,乾燥狀況良好,不易反翹及乾裂。在水中及地上之耐朽性強,膠合性佳。加工容易,切削出來 的弦切面具有美麗紋理,俗稱「花樟」,唯木材有腐蝕鐵釘之作用。乾木材比重0.64,全株各部分皆可供製造樟腦及樟腦油。
清代時期採小灶式腦灶,一灶有五個火爐,每爐有兩鍋。鍋中會先鋪上一片有氣孔的木隔板,再放上「腦炊」(木桶)。製腦時,將水由桶口倒入鍋中,接著將削成薄薄的樟腦木片(稱為樹匕)放進炊桶,上面再倒覆一個陶甕。準備就緒後即可引燃灶中之火,藉由鍋中蒸氣,蒸出樟樹匕中之樟腦,含腦蒸氣進入較低溫的陶甕中,即會經由冷卻而凝結成樟腦結晶,這些結晶取出就是樟腦腦砂。日本時代引進土佐系統技術提昇製腦效率,進一步經由油水分離取得樟腦油與腦砂。二戰後現代化焗腦設備現身,鍋爐數量減少,改以管線將水蒸氣引入炊桶,來節省燃料與人工,焗腦效率大幅提升。
日治時代台灣樟腦專賣,需要對樟樹保護取締,包括在植物分類學上 4 個分類群。冇樟及牛樟的型態很像樟樹,不能供作原料,但含有一種揮發油。山鳥樟是樟樹的一變種。
- 樟 Camphora officinarum ≡ Cinnamomum camphora:只有這種用來提煉樟腦,依精油成分可再區分:
- 本樟 (真樟),含有樟腦及樟腦油。從其樟腦油可抽取出50%的樟腦。
- 油樟:某些植株具有油樟油,性狀幾乎和樟腦油相同,但 Cineol(油樟醇)較多,專賣上視同樟腦油處理。
- 芳樟:可抽製出芳樟油,主要成分富含芳樟醇 (Linalool,又名沉香醇),呈現左旋光性,相對於富含樟腦者顯示右旋光性。專賣上當作樟腦油處理。
- 陰陽木 (樹):含有樟腦,又含有顯著芳樟油的成分,需要特殊處理。
- 冇樟 C. micranthum
- 牛樟 C. kanehirai:樹葉形態全然不同於樟樹,但和冇樟則相似。
- 山鳥樟 C. camphora var. nominale:在分類學上被處理成樟樹的變種,且地理分布也不同。生長在恆春半島放牧草地上的矮灌木。
樟腦油大部分分成兩種,一種是香樟,一種是芳 (臭) 樟,另外一種叫做本樟,是香樟的一種,會產生結晶樟腦砂。
葉片 | 葉搓揉 | 果實 | 木材 | |
---|---|---|---|---|
樟樹 | 葉背有白粉狀 | 樟腦味 | 較小 | |
牛樟 | 卵形、闊卵形或闊橢圓形,正反面顏色相近,葉背較淡沒有白粉狀;葉脈分叉部位 (葉脈腋) 常具有小塊狀突出 (放大鏡檢視更清楚)。葉子及先端枝條近於肉質,特別是新生葉。 | 檸檬清香味 (牛樟醇) | 最大,不規則圓球形長 1.11cm、寬1.51cm,上部平凹,一端較另端凸出,像「僧帽」。 | 收縮膨脹變化太大 |
冇樟 | 葉背有粉白色。 | 味道較淡 | 較大、橢圓形 | 淺白 |
其它名稱:樟、栳樟、烏樟、栳樹、番樟、紅樟、樟腦樹、樟木子、香蕊、木樟、山烏樟
樟樹品系檢索表
- 1. 葉脈羽狀或不明顯3出脈
- 2. 果球形 .................................................................................. 牛樟
- 2. 果橢圓形 .............................................................................. 冇樟
- 1. 葉脈於基部3出脈
- 3. 葉質地較厚,葉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較小
- 4. 含芳樟油
- 5. 樟腦為有紅白兩色 ........................................... 陰陽樟
- 5. 樟腦為白色 ........................................................... 芳樟
- 4. 不含芳樟油
- 6. 蒸餾後樟油1.6% ................................................... 本樟
- 6. 蒸餾後樟油2.3% ................................................... 油樟
- 3. 葉質地較薄,葉緣波浪較明顯,葉柄帶赤色,花被與果實也較小 ...... 栳樟
應用
- 早期醫藥不發達年代,在中醫上可治療風濕、皮膚疥癬、脹氣腸胃不順、牙痛、神志昏迷、跌打損傷及霍亂等;西醫上,可治療皮膚病、神經衰弱及用作強心劑等。
- 先民的救急偏方:生的豬膽與腦沙混合,塗抹於傷口處治蜂窩性組織炎。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急性腸絞痛」,在水中加上一小滴的樟腦油喝下。小孩哭鬧,額頭發冷且肚子腫脹,在小孩肚子抹上微量的樟腦油後就不再哭鬧。
- 萬金油、酸痛貼布、小護士及白花油等
- 1869 年美國人以樟腦及硝化纖維為原料,發明了世界最早的人造塑膠「賽璐珞 Celluloid」。
- 1884 年法國人以樟腦為原料發展出無煙火藥,煙霧極少、沒有殘渣且威力是傳統黑火藥的 3 倍。1886 年配合發明的勒貝爾小口徑步槍。
- 1990 年代賽璐珞用來製作硝酸鹽攝影軟片,造就了電影工業的發展。
- 1910 年代初期,臺灣出口的樟腦占世界的5成以上。開採逐樟樹而居,生活相關所需應運而生形成山城,例如臺中東勢及高雄六龜、甲仙、桃源的樟山都是因樟樹而發展的山城。腦丁與腦長有優渥的薪水,可以優先領取生活日用品配給,免去南洋當兵等等。腦丁都想盡辦法生產最多量的樟腦油,當時的腦炊等相關生產工具都是選擇容易取得、堅韌、不易翹曲、施工容易的木材請專業的木桶師傅製作。為確保採取樟腦的人力,政府必須防治瘧疾,改善社區環境衛生減少蚊子繁殖,栽種金雞納樹提煉奎寧,用以治療瘧疾。
- 19世紀末的臺灣樟樹資源豐富,是世界有名的樟腦產地。臺灣在清代時大量出口樟腦原料,日本時代繼續出口樟腦,同時也投入技術研究,因為樟腦用途很多,工業方面可做為火藥原料及賽璐珞原料,在醫學上可以驅蟲、刺激血管收縮、消毒等,因而也是醫藥用原料,樟樹的香味成分到了科學發達的近代,乃發展出合成香料產業,用科學之力製成散發巧克力及香草誘人味道的食品香料等。
- 1920 年代面臨合成樟腦的挑戰,專賣局改發展副產品的利用工業,重點放在生產芳樟油,並協助業者以芳樟油合成各種香料產品,被選中的代表性公司有高砂香料、曾田香料株式會社等,臺灣成為日本香料工業重要原料產地。
- 合成香料產業需要龐大的知識與技術背景,日本時代來臺灣建立香料工廠的技術負責人幾乎都擁有博士學位,二戰後日本技術人才離開後,香料產業就消失了,臺灣又回到以販賣樟腦、樟腦油為主。
- 合成樟腦成本一直下降、產量一直增加,臺灣樟腦業成為夕陽產業,1967年省營的臺灣樟腦煉製廠無法維持關廠,取消樟腦公賣制度,樟腦業民營化,設備由德和化工廠、中華樟腦公司等承購。承購樟腦煉製廠的吳家第二代吳正中研究出樟腦油提煉樟腦磺酸的技術,進而利用樟腦磺酸生產「左旋苯甘胺酸」,這是生產抗生素的必要原料;生產技術也改用枝葉萃取腦油,不用砍樹而可以循環利用。
參考
- 山林書院部落格 樟樹(一)
- 牛樟、冇樟、樟樹~傻傻分不清!!
- 臺灣土地上的樟腦香與常民生活
- 台灣之樟樹資源現狀與展望 (生物科學第五十一卷 第二期 37-51 頁 (2009))
- 牛樟 極少的老葉紅透透,新嫩葉也欲紅還羞
- 山林書院部落格 樟樹(五) ——萬年神木是幾歲?:號稱全國最大、世界最高的神木林道的樟樹神木估 1 千年。
- 神阿縱走
- 樟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