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蜻蛉目Odonata

蜻蛉目 (Odonata) 是比較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昆蟲,目前在全世界有42個科約6000種。分為兩個亞目:

  • 均翅亞目 (Zygoptera):通稱為豆娘 (Damselflies),體型中小型、腹部纖細,飛行能力較差,兩複眼的距離較遠。大部份種類停棲時翅膀豎起,少數種類會張開的,如 長痣絲蟌。
  • 不均翅亞目 (Anisoptera):通稱為蜻蜓 (Dragonflies),體型大中小型均有,但都非常粗壯,兩複眼的距離較近,飛行能力較強,停棲時翅膀成不同角度張開。

「蜻」「蛉」

台灣有157種,有 30 種、約 1/5 特有種。特有種中有分布很廣也很常見的種類,如 短腹幽蟌 及 白痣珈蟌,這兩種蜻蛉都棲息於溪流附近。另外會空投產卵的 纖紅蜻蜓,最早是在蓮華池地區發現,目前已知只有在南投縣魚池鄉周圍幾個鄉鎮有分布。這些特有種蜻蛉中,最具特色的是 沼晏蜓屬(𝑺𝒂𝒓𝒂𝒔𝒂𝒆𝒔𝒄𝒉𝒏𝒂)的種類,本屬全世界約有 18 種,台灣有 5 種都是特有種,在全世界種類密度最高。沼晏蜓屬的成員大多棲息於中低海拔的森林中或樹林周圍具有泥炭土的溼地,屬於靜水域的蜻蜓,而隨著 鉤鋏晏蜓 的發現及發表,淺山森林溪流也有沼晏蜓的種類。

  • 在蝙蝠、鳥類、翅龍類出現之前,三億年前石炭紀就有外表像蜻蜓的古代巨蜻蜓出現,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飛行生物,不過於二疊紀末期便已滅絕。
  • 俱有卓越的飛行能力,可急轉、直煞、倒退、懸停,號稱空中飛龍。
  • 蜻蜓飛行速度每小時約五十公里,必要時可高達一百公里以上!薄翅每秒振動二十五到四十次。細看,透明的翅膀有血液流動,還有可流通空氣的管子,許多網狀線條構成了強化的翅脈,禁得起長時間震動。翅膀的前端有一塊組織增厚的翅痣,有減低擺動、穩定飛行的效果,而且前後翅擺動不一致。早期飛機兩翼的末端載負重量,就是學蜻蜓在氣流中保持平衡。

參考

  1. https://www.facebook.com/tfri.coa/posts/pfbid0cKfceFReUAH1ytWRUMizE7BE5dfkveGejp5cwmBdSfFRBdnwvqszV3oR4gPU3Yjhl 臺灣特有種的蜻蛉
  2. 315期《經典雜誌》〈蜻蜓返家記〉撰文:胡毋意 攝影:林宗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