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豆科Fabaceae

豆科 (Fabaceae) 屬於真雙子葉植物豆目,共同特徵是莢果。成員具複葉及托葉。陸生植物僅次於蘭科和菊科第三大科。

  • 喬木到一年生草本都有,大多為多年生草本。
  • 花序多樣,花朵有一短花托筒及單一雌蕊,雌蕊柄短小。在受精後才會結果。
  • 蟲媒,主要為蜜蜂傳粉,少數靠螞蟻、蛾類或甲蟲等傳粉。含羞草亞科和蘇木亞科的一些種類在葉柄、葉軸上帶有花外蜜腺以吸引螞蟻;金合歡屬有些種類莖上有大、中空的刺,供螞蟻停留;決明屬植物有頂孔開裂的基著花葯,適應蜜蜂搖動花葯取花粉;蘇木屬植物花絲基部被毛,遮蓋雌蕊和花托口部,避免自花授粉。
  • 本科獨有莢果,由一心皮發育而成,成熟時果皮沿背縫線和腹縫線開裂。莢果通常由2片果瓣組成,1室,種子生在腹縫線上。莢果變化很大,如草木犀屬直徑只有 3-4 毫米,而生長在熱帶中的鴨腱藤,木質莢果可長達1公尺。有些有翅,如老虎刺屬的果頂端有一長圓形薄翅;紫檀莢果周圍被一圈闊翅所繞;盾柱木屬和黃檀屬莢果都具有翅。魚鰾豆的膜質莢瓣,充氣呈泡狀,借風力傳播;豬腰豆的木質莢瓣厚達2公分以上。苜蓿屬和猴耳環屬的一些莢果呈螺旋狀盤捲。阿勃勒的莢果像一根圓柱形的棒。相思子的莢果裡面藏有半紅半黑、鮮豔的種子,種皮堅硬有光澤。
  • 大部分在根系有根瘤菌共生,可將大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力。
  • Pulses legumes (豆類):Pulses 在 FAO 定義是豆科作物中,收穫乾燥種子 (dry grain) 作為食物用途者,例如蠶豆、綠豆等,不包含油用的花生、大豆以及畜牧或蔬菜用等豆類;FAO正面表列了11項,可由 http://www.fao.org/pulses-2016/ 或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gume 查詢。
  • Beans(豆)用來泛指豆科作物產生種子,但不包含種子很小或是覆蓋、飼料用途的豆科作物。
  • Peas通常指豌豆,或是指樹豆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豇豆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等豆類的種子。
  • Lentil(扁豆)通常指小扁豆,又稱兵豆(Lens culinaris) 乾燥種子為扁圓形。
  • 通常堅果類定義為,具一粒種子的乾果實,成熟時有一堅硬的外殼。而種子在植物學上的定義,是由種皮、胚及胚乳等三部份構成。花生為豆科的堅果類作物。

又名蝶形花科、蘇木科、含羞草科。非洲及美洲熱帶雨林和沙漠氣候中,最常見的科別。

可分為六亞科 (以往用花部型態為主分成含羞草亞科、蝶形花亞科、以及並系群蘇木亞科。)

  • 紫荊亞科 Cercidoideae (紫荊)
  • 甘豆亞科 Detarioideae (羅望子)
  • 山薑豆亞科 Duparquetioideae
  • 酸欖豆亞科 Dialioideae (黑羅望子)
  • 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含含羞草亞科, 鳳凰木、黃槐、相思樹、合歡、臭豆)。
    • Cassia 黃槐屬
    • Senna 決明屬,senna 音譯旃ㄓㄢ那。
    • 含羞草亞科 Mimosoideae
  •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或 Papilionoideae (大豆、蠶豆、綠豆、豌豆、紅豆、苜蓿、花生等)。

豆科地被植物

  • 蠅翼草
  • 煉莢豆
  • 穗花木藍
  • 蔓蟲豆
  • 蔓花生
    •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形似花生,有鮮豔的黃色花朵,花量多,綠色期長,觀賞性強,四季常青。莖蔓生,匍匐生長,有明顯主根,長達 30 公分,鬚根多,均有根瘤,葉柄基部有潛伏芽,分枝多,可節節生根,鋪地平坦,草層厚度為 4~10 公分。複葉互生,小葉兩對,長 1.5~3 公分,寬 1~2 公分,晚上7時後會閉合,倒卵形,全緣。黃色蝶形花,花色鮮豔,花量多,自花受粉,單花花期約 1 天。開花後結莢果,莢果長桃形,果殼薄,結果時間長,果實易分散,收穫率低。
    • 四季常青,且不易滋生雜草與病蟲害,一般不用修剪。
    • 亦可作吊盆懸垂栽培。
    • 水土保持植物:根系發達,也可植於公路、邊坡等地防止水土流失。
    • 參考:http://kplant.biodiv.tw/蔓花生/蔓花生.htm
    • 註:宿根植物類似球根植物,在寒冷地區的冬季地上的莖葉會枯萎,留下根部越冬,來年再發新芽。在溫暖地區可能整年常青。
  • 白花三葉草

食用大豆 (Glycine max) 最早是中國北方開始栽培,古代稱為菽,為五穀之一,已有三千年歷史。台灣也有一種食用大豆的近親--台灣大豆(Glycine max subsp. formosana),僅原生於台灣野地,台灣大豆的每個豆莢約可產出3枚種子,重量只有0.004公克,只有市售大豆重量的約百分之一。主要零星分佈在中部以北的低地,但是極度稀少,自日治光復後,長達半個世紀沒有新的野外採集紀錄,一度以為在野外消失了。一直到了2004年,臺灣電力公司在建造萬大水庫松林分廠時在廠區附近發現了台灣大豆,目前在南投萬大電廠裡有復育栽植。

花生是豆科作物。又稱落花生,閩南話稱為「土豆」,歐洲一些國家也稱之為中國堅果。花生原產地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近幾年對花生的基因體組分析後,科學家認為花生是在約五千年前,由兩個野生種(Arachis duranensis 和 A. ipaensis)雜交而來,這兩個野生種均分布在南美洲的中部。花生引進中國的記載約在16世紀初期,然後逐漸引至各地,成為中國的重要食材及油料植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