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結縷草

結縷草是多年生 C4禾本科匍匐性草,廣泛分佈於亞洲和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以及太平洋島嶼的沿海地區或草原。屬名 Zoysia 紀念斯洛維尼亞植物學家 Karl von Zois。

耐鹽、耐旱、耐濕、耐瘠、耐踏、耐病,可適應廣泛溫度、陽光和水的變化,質地細膩、手感柔軟和生長習性低,可以形成密集的墊子,可以阻止斜坡的侵蝕,並且全年都能很好地驅除雜草。廣泛用於溫帶草坪。常用在高爾夫球場球道和發球區。

自然分布在台灣多種不同自然環境之海岸地帶,在澎湖是優勢草種。

  • 台灣西海岸以中華結縷草居多,其小穗長度大於 4mm。
  • 東海岸北段和北海岸東段以馬尼拉芝居多,其小穗小於 3 mm。
  • 原產於澎湖者,其小穗長度則大多在 3~4 mm 之間。

無論是中華結縷草或馬尼拉芝,其種內歧異度很大,有極高之遺傳變異。

結縷草屬的葉基成圓形捲曲,葉基有少許的纖毛,葉色深綠,根莖發達,容易形成緊密之草坪,一般常見的有三種:

  • Zoysia tenuifolia (韓國草又稱鵝絨芝):最常見的家庭草坪用草,質地極細,耐寒性差,針狀葉,細短,生長速度慢,一但生長濃密時,很容易有凸起的草磐。
  • Zoysia matrella (台北草又稱菲律賓芝草、馬尼拉芝草):與韓國草極為相似,整體來說葉寬稍比韓國草寬些,但是寬度實在不適合當作鑑別的標準,若不以細部性狀分析,一般人不太容易辨別。
  • Zoysia japonica (日本芝草又稱斗六草、闊葉韓國草):是三種常見的芝草類葉寬最寬的約0.2-0.5cm,葉片上下表面均著生少許纖毛,葉基部邊緣及葉領及葉舌均有纖毛。

Z. japonica 和 Z. tenuifolia 雜交成栽培品種 Zoysia 'Emerald' (Emerald Zoysia)。

結縷草原產於日本和韓國,可製成墊狀表面/草皮。 它對水的要求很高。 它生長緩慢,不需要經常修剪。

比較:與聖奧古斯丁草相比,通常施肥較少,並且不易受到昆蟲和真菌的傷害。

參考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oysia
  2. 台灣草坪常用的草種介紹系列(三)
  3. 台灣結縷草之介紹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芭蕉科Musaceae

芭蕉科 (Musaceae) 是單子葉植物薑目,最常見的品種是芭蕉屬 (Musa) 的香蕉

台灣的野生種香蕉

  • 台灣位於芭蕉屬植物歧異化中心外緣北端,台灣本島及一些離島也可以找得到野生種香蕉。
  • 台灣芭蕉分布最廣,除本島外,蘭嶼、綠島、和龜山島也有分布,在台灣本島則大多分布於海拔1400公尺以下的山坡地。在花序尾端有紫紅色條紋的黃綠色雄花苞,果實則短短胖胖,成熟時飽滿呈現紫紅色。1917年日本植物分類學家早田文藏(Bunzō Hayata)最早將它命名為台灣芭蕉(Musa formosana),但最近被分類學家處理為阿寬蕉下的一個變種(M. itinerans var. formosana)。
  • 噶瑪蘭芭蕉(M. itinerans var. kavalanensis)則是2011年所發表,和台灣芭蕉很相似,但是果實成熟期的果皮沒有紫紅色色澤。發現地在宜蘭牛鬥附近。
  • 泰雅芭蕉(M. itinerans var. chiumei)於2015年發表,分布於桃園復興鄉與新北市土城交接附近。泰雅芭蕉花序軸較台灣芭蕉長,向上傾斜抽出花序,然後彎曲向下。
  • 中華芭蕉(M. itinerans var. chinensis)廣泛分布於中國南部,但台灣則在最近10年才被紀錄,零星且少量分布在新竹北埔及嘉義梅山附近。
  • 極稀有的雅美芭蕉(M. yamiensis)分布於蘭嶼,它的特徵是地下部無明顯走莖、雄花苞下垂,苞片青綠色果實排列鬆散呈綠色,目前族群數量非常稀少,有滅絕的危機。

  • 穗狀花序,頂生,大都是單性而雌雄同株。
  • 先自假莖頂端葉叢中心抽出一個大總狀花序,花序上著生有多數苞片,每苞片中有8~25朵或更多的小花作半環形瓦狀雙行排列;每朵小花均有一片外花被(等於花萼),著生於子房頂端,在花萼的對面著生一片較小的內花被(等於花冠),形似花萼而質較薄,內有蜜腺。
  • 花序完全抽出後,漸漸下垂,開花時,苞片向外捲曲,苞腋即路出小花,通常自第一枚小苞片起開始著花,然後每天開放1~2苞片。苞片的顏色,因品種而異,普通食用蕉多數呈暗紫色,外佈一層白粉,裡面為鮮紅色,質厚。苞片開放後上舉,舉後有尖端向後捲曲者,有升起而姿態如舊者,普通約開放一日,即行凋謝。
  • 蕉花通常分為雌花、中性花及雄花三種: (一)雌花:花序的基部和中部為雌花,能結有用的果實,可結實之花群數目,視植株養份貯存及發育情形而定。雌花長約10~14公分,花徑為1.3~1.6公分,較雄花大 ,子房飽滿,長度佔全花長的三分之二,三心室,每室具有三個胎座,其上有2~4列胚珠(圖2)。花柱棍狀白色,柱頭呈拳狀,雄蕊退化。 (二)雄花:雄花著生於花序的先端部份,每花長約6~7公分,徑1~1.4公分,其子房發育不完全,只有全花長的三分之一,花柱及柱頭細弱,雄蕊6枚,內一枚退化或缺如;花絲扁平,花藥長2.22~2.7公分,藥隔明顯。花藥內常無花粉,不過此視品種而異,如少數二倍體或野生種之雄花具有多量稔性的花粉。 (三)中性花:雌花之後,在花軸上近中部之花稱為中性花,花數多少,依品種而不同,雌性器官發育不全,多結成小而無用的果實,子房長度約佔全花的二分之一。

;花序為直立或下垂的穗狀花序,軸上部的花束為雄性,下部的為雌性,中段有時會形成二性花,且可以結果。野生種香蕉的果實通常較短及細,可以產生黑硬而形狀不規則的種子。

香蕉植物起源於四至五千多萬年前的始新世(Eocene),地點位於現今的印度-緬甸北部地區,並在之後約一千萬年間演化成三個屬-芭蕉屬、象腿蕉屬(Ensete)及地湧金蓮屬(Musella)。 目前已知的野生香蕉約有70餘種,大致分為染色體數x=11的正蕉宗(Eumusa-Rhodochlamys)與染色體數x=10, 9, 7的美蕉宗(Callimusa-Australimusa-Ingentimusa)兩宗。正蕉宗當中起源於東南亞及南亞等地區的尖蕉(M. acuminata)和拔蕉(M. balbisiana)是大部份栽培種的原種。

參考

  1. 種子之食

胡麻科Pedaliaceae

芝麻是胡麻科胡麻屬植物,別名胡麻或油麻。雖然它的近親分布在非洲,但品種的自然起源仍然未知。目前栽種地遍布全世界,既可食用又可作為油料。芝麻為一年生植物,植株高度約50-100公分,在中國是常用的雜糧,或與其他食用油混合使用,也可當成強壯滋養藥物,在台灣主要栽種於嘉南平原。

莧科Amaranthaceae

青葙 雞冠花

台灣藜為莧科的台灣特有種植物,也是經由台灣原住民育種栽培過的重要糧食作物,傳統稱為紅藜,於2008年12月正名為台灣藜,在台灣的耕作已有百年以上,布農語稱為mukun。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極佳,穀粒被稱「料理界的紅寶石」。紅藜為原住民傳統的糧食作物,多與稻米等其他主食共煮,蛋白質含量超過10%,因而供作釀造小米酒之用,主要栽種在南部及東台灣。

中華民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47年還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所創制的憲法來看,在這175條的憲法條文以及事後增修的12條條文中,有關於「中國到底是不是屬於中華民國的」這件事

領土

  • 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 增修條文裡面談到選舉的時候,強調:中華民國自由地區。
  • 什麼是「固有之疆域」?1993 年大法官釋字第 328 號:「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固有疆域完全是政治上的詮釋,無法明言判斷。
  • 以上,中華民國的憲法無法有效的排除「中國」。
  • 主權概念。任何一個國家之所以在一個有限的領土上可以對土地與人民享有治權的能力,其背後都是依據「主權」這個概念來運行。主權指的是:「他者」認定該國家對於其定義的領土與人民擁有最高的法律與政治權力的「期望」。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其他國家與該國家的人民認為這個國家「應該」有權力來管理該其人民。一個國家有沒有主權的實質,端視這個主權有沒有被多數自己的民眾給「預期」,以及有沒有被其他國家給尊重。而通常去建構這樣的預期與尊重,靠的就是主權國家所擁有的軍事與控制能力。一方面用其軍事能力來抵擋任何想要排除自己主權的國家(有時候也可以拿來排除挑戰主權的內部敵對勢力),另一部分則是透過對內治理(執行法律的能力)來讓人民進入與國家的社會合約(social contract),來接受國家的存在與遵守國家所訂立出來的法律。
  • 中華民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以及人民有「主權」,對於中國的領土與人民沒有「主權」呢。從人民的角度來說,兩岸的主權本來就是分立的。
  • 從國際社會的角度來說,礙於中國的實質影響力以及其在國際組織的操作,在名義上承認台灣主權的國家仍然是少數,但基本上大多數國家都實質上承認中華民國 (台灣) 的主權,使用中華民國 (台灣) 的護照。
  • 還必須要設置陸委會或是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不這樣做的話,和中國的交流會無法持續下去。畢竟對方不承認我國的主權,我國也在名義上不承認中國的主權。
  • 制憲或是修憲把兩國論的基礎做出來當然好,但中國仗著自己的軍事實力威脅台灣,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也不希望短時間內兩岸短兵交接,所以才必須要去維持這個「名義上不是兩國但實質上是兩國」的現狀。但不代表應該屈服於中國,也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的國家,甚至去放棄任何可以幫助台灣建構主權的論述與實質行動。畢竟時間還很長,只要持續努力去強化自己的國防,提升自己在國際市場與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強化自己與多數國家共有的民主價值,就有機會跟獨裁的中國共產黨比氣長。

參考:

  1. 中華民國憲法
  2. https://www.facebook.com/profyehinternationalaffairs/posts/pfbid02V9AQP3MNXUzA59M6irVDA7WgFDkzNRPJRfYaNv2n7edujAvzk8vFiK7exJpPSR4cl

豆科Fabaceae

豆科 (Fabaceae) 屬於真雙子葉植物豆目,共同特徵是莢果。成員具複葉及托葉。陸生植物僅次於蘭科和菊科第三大科。

  • 喬木到一年生草本都有,大多為多年生草本。
  • 花序多樣,花朵有一短花托筒及單一雌蕊,雌蕊柄短小。在受精後才會結果。
  • 蟲媒,主要為蜜蜂傳粉,少數靠螞蟻、蛾類或甲蟲等傳粉。含羞草亞科和蘇木亞科的一些種類在葉柄、葉軸上帶有花外蜜腺以吸引螞蟻;金合歡屬有些種類莖上有大、中空的刺,供螞蟻停留;決明屬植物有頂孔開裂的基著花葯,適應蜜蜂搖動花葯取花粉;蘇木屬植物花絲基部被毛,遮蓋雌蕊和花托口部,避免自花授粉。
  • 本科獨有莢果,由一心皮發育而成,成熟時果皮沿背縫線和腹縫線開裂。莢果通常由2片果瓣組成,1室,種子生在腹縫線上。莢果變化很大,如草木犀屬直徑只有 3-4 毫米,而生長在熱帶中的鴨腱藤,木質莢果可長達1公尺。有些有翅,如老虎刺屬的果頂端有一長圓形薄翅;紫檀莢果周圍被一圈闊翅所繞;盾柱木屬和黃檀屬莢果都具有翅。魚鰾豆的膜質莢瓣,充氣呈泡狀,借風力傳播;豬腰豆的木質莢瓣厚達2公分以上。苜蓿屬和猴耳環屬的一些莢果呈螺旋狀盤捲。阿勃勒的莢果像一根圓柱形的棒。相思子的莢果裡面藏有半紅半黑、鮮豔的種子,種皮堅硬有光澤。
  • 大部分在根系有根瘤菌共生,可將大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提高土壤的肥力。
  • Pulses legumes (豆類):Pulses 在 FAO 定義是豆科作物中,收穫乾燥種子 (dry grain) 作為食物用途者,例如蠶豆、綠豆等,不包含油用的花生、大豆以及畜牧或蔬菜用等豆類;FAO正面表列了11項,可由 http://www.fao.org/pulses-2016/ 或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gume 查詢。
  • Beans(豆)用來泛指豆科作物產生種子,但不包含種子很小或是覆蓋、飼料用途的豆科作物。
  • Peas通常指豌豆,或是指樹豆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豇豆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等豆類的種子。
  • Lentil(扁豆)通常指小扁豆,又稱兵豆(Lens culinaris) 乾燥種子為扁圓形。
  • 通常堅果類定義為,具一粒種子的乾果實,成熟時有一堅硬的外殼。而種子在植物學上的定義,是由種皮、胚及胚乳等三部份構成。花生為豆科的堅果類作物。

又名蝶形花科、蘇木科、含羞草科。非洲及美洲熱帶雨林和沙漠氣候中,最常見的科別。

可分為六亞科 (以往用花部型態為主分成含羞草亞科、蝶形花亞科、以及並系群蘇木亞科。)

  • 紫荊亞科 Cercidoideae (紫荊)
  • 甘豆亞科 Detarioideae (羅望子)
  • 山薑豆亞科 Duparquetioideae
  • 酸欖豆亞科 Dialioideae (黑羅望子)
  • 蘇木亞科 Caesalpinioideae (含含羞草亞科, 鳳凰木、黃槐、相思樹、合歡、臭豆)。
    • Cassia 黃槐屬
    • Senna 決明屬,senna 音譯旃ㄓㄢ那。
    • 含羞草亞科 Mimosoideae
  •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或 Papilionoideae (大豆、蠶豆、綠豆、豌豆、紅豆、苜蓿、花生等)。

豆科地被植物

  • 蠅翼草
  • 煉莢豆
  • 穗花木藍
  • 蔓蟲豆
  • 蔓花生
    •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形似花生,有鮮豔的黃色花朵,花量多,綠色期長,觀賞性強,四季常青。莖蔓生,匍匐生長,有明顯主根,長達 30 公分,鬚根多,均有根瘤,葉柄基部有潛伏芽,分枝多,可節節生根,鋪地平坦,草層厚度為 4~10 公分。複葉互生,小葉兩對,長 1.5~3 公分,寬 1~2 公分,晚上7時後會閉合,倒卵形,全緣。黃色蝶形花,花色鮮豔,花量多,自花受粉,單花花期約 1 天。開花後結莢果,莢果長桃形,果殼薄,結果時間長,果實易分散,收穫率低。
    • 四季常青,且不易滋生雜草與病蟲害,一般不用修剪。
    • 亦可作吊盆懸垂栽培。
    • 水土保持植物:根系發達,也可植於公路、邊坡等地防止水土流失。
    • 參考:http://kplant.biodiv.tw/蔓花生/蔓花生.htm
    • 註:宿根植物類似球根植物,在寒冷地區的冬季地上的莖葉會枯萎,留下根部越冬,來年再發新芽。在溫暖地區可能整年常青。
  • 白花三葉草

食用大豆 (Glycine max) 最早是中國北方開始栽培,古代稱為菽,為五穀之一,已有三千年歷史。台灣也有一種食用大豆的近親--台灣大豆(Glycine max subsp. formosana),僅原生於台灣野地,台灣大豆的每個豆莢約可產出3枚種子,重量只有0.004公克,只有市售大豆重量的約百分之一。主要零星分佈在中部以北的低地,但是極度稀少,自日治光復後,長達半個世紀沒有新的野外採集紀錄,一度以為在野外消失了。一直到了2004年,臺灣電力公司在建造萬大水庫松林分廠時在廠區附近發現了台灣大豆,目前在南投萬大電廠裡有復育栽植。

花生是豆科作物。又稱落花生,閩南話稱為「土豆」,歐洲一些國家也稱之為中國堅果。花生原產地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近幾年對花生的基因體組分析後,科學家認為花生是在約五千年前,由兩個野生種(Arachis duranensis 和 A. ipaensis)雜交而來,這兩個野生種均分布在南美洲的中部。花生引進中國的記載約在16世紀初期,然後逐漸引至各地,成為中國的重要食材及油料植物。